一、中国制药企业分布情况
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制药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鲁辽环渤海地区的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总体发展水平高,具备科研、管理或者传统产业优势的省市,其医药经济规模占全国医药经济总量的65.8%。中西部地区利用当地动植物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中药产业,主要分布在吉林、四川、广西、贵州、江西、云南、重庆、湖南、甘肃、内蒙古以及新疆等地。
二、制药企业末端污染概述
●在制药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投入量大,产出比小,其大部分物质最终成为废弃物。
●生产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10余步反应,
●使用原材料数种,有的甚至多达三四十种,
●原料总耗有的达10kg/kg产品以上,高的超过200kg/kg产品;
●产生的“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
末端污染特点
三、末端治理概述
随着末端污染对环境的损害越来越大,末端治理应运而生。
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
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有利于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趋势。
但是毫无疑问,末端治理的弊端也是明显的:
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
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是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真正的技术革新。
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
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